本文目录一览:
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简短三年级?
张衡把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,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,叫做“地动仪”。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,形状像一个酒坛,四围铸着八条龙,龙头伸向八个方向。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,龙头下面,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。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,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,把铜球吐出。
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,发出响亮的声音,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!
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。他从小就在思考,总是对周围的事情刨根问底。一个夏夜,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。他仰着头坐在竹床上,凝视着天空。他时不时地指着星星,仔细地数着。
张衡对爷爷说:“我数了好久。我看到一些星星在移动。天上的人都去了西方。有些星星出现,有些星星消失。爷爷说:如果你想知道星星,先看北斗七星。
你们看那七星,比那更明亮。它们像铁一样连在一起,很容易找到……”“哦!我发现它!”小张衡很兴奋地问:“那它是怎么动的”爷爷想了一会儿,说:“大约午夜,它移到地平线上。当破晓时分,北斗七星倒挂在天空中……”那天晚上,张衡睡不着,多次起床看北斗。
夜深人静,当他看到闪闪发光的北斗七星倒挂在空中时,他是多么高兴啊!他想:北斗为什么要这样一圈一圈地转,原因是什么。天一亮,他就去问爷爷,可是他说不清楚。带着这个问题,他去看了论文。
后来,张衡长大了,皇帝得知他有杰出的文学才能,就派张衡到都城洛阳,负责天文历法事务。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,年轻的张衡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、学习,还经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太阳、月亮和星星。
他认为,如果能制造出一种可以仰望天空,俯视地球来预测自然界将会发生什么的仪器,那就太棒了。这将有助于人们预防灾难,破除荒谬的迷信。为此,张衡对书本资料和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,并开始试制“观测天地”仪。他首先写了一本关于他的研究成果的书,叫做《灵宪》。
在这本书中,他告诉人们:天空是一个球,就像一个鸡蛋,天空就像一个蛋壳,包裹在地面的外面,地面就像蛋黄,叫做“浑天说”。于是张衡开始根据“天地说”设计制造仪器。不知多少风雨晨昏,多少不眠之夜,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之一诞生了。
就像今天的地球仪一样,这个巨大的铜球被安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,利用水力以与地球自转速度完全相同的速度转动。在这个人造天体上,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中的星星。张衡说:“天上可以看到2500颗星星,但我们通常只能看到120颗。”
后来,张衡经过刻苦钻研,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,一种可以预测地震的仪器。地动仪也是钢做的,形状像一个酒罐,周围有八条龙,每条龙的嘴里都有一个小铜球。每当龙吐出一个铜球,它就向那个方向发出地震的信号。测试非常有效,没有一次失败。
地动仪的结构
关于地动仪的结构,流行的有两个版本:王振铎模型,即“都柱”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,控制龙口的机关在“都柱”周围。
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。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,即“都柱”是悬垂摆(见袁宏《后汉纪》),摆下方有一个小球,球位于“米”字形滑道交汇处(即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中所说的“关”),地震时,“都柱”拨动小球,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,使龙口张开。
另外,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。该模型经模拟测试,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。
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。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,他经过长年研究,终于在阳嘉元年(公元132年)发明了候风地动仪─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。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,地震后,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有一定的作用。
据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记载,候风地动仪“以精铜铸成,圆径八尺”,“形似酒樽”,上有隆起的圆盖,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、龟、鸟、兽等图形。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“都柱”,柱旁有八条通道,称为“八道,还有巧妙的机、关。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,按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八个方向布列。
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,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。对着龙头,八个蟾蜍蹲在地上,个个昂头张嘴,准备承接铜球。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,樽体随之运动,触动机关,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,吐出铜球,落到铜蟾蜍的嘴里,发生很大的声响。所以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。
在一个夏天的晚上,张衡和爷爷、奶奶在院子里乘凉。他坐在一张竹床上,仰着头,呆呆地看着天空,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,认真地数星星。 张衡对爷爷说:“我数的时间久了,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,原来在天空的,偏到西边去了。有的星星出现了,有的星星又不见了。它们不是在跑动吗?” 爷爷说道:“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。你要认识星星,先要看北斗星。
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,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,很容易找到……” “噢!我找到了!”小张衡很兴奋又问:“那么,它是怎样移动的呢?” 爷爷想了想说:“大约到半夜,它就移到地平线上,到天快亮的时候,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,倒挂在天空……” 这天晚上,张衡一直睡不着,多次起来看北斗。夜深人静,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,果然倒挂着,他感到多么高兴啊!他想: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,是什么原因呢?
天一亮,他便赶去问爷爷,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。于是,他带着这个问题,读天文书去了。 后来,张衡长大了,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,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,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。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,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、研究,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。他想,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,能够上观天,下察地,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,这对人们预防灾害,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,该是多么好啊!
于是,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,进行分析研究,开始了试制“观天察地”仪器的工作。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,叫做《灵宪》。在这本书里,他告诉人们:天是球型的,像个鸡蛋,天就像鸡蛋壳,包在地的外面,地就像蛋黄,就叫做“浑天说”。 接着,张衡根据这种“浑天说”的理论,开始设计、制造仪器了。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,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,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--浑天仪诞生了。
地动仪的由来简写?
张衡所处的汉朝东汉时代,地震比较频繁。据《后汉书·五行志》记载,自和帝永元四年(公元92年)到安帝延光四年(公元125年)的三十多年间,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。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,引起地裂山崩、房屋倒塌、江河泛滥,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。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,他经过长年研究,终于在阳嘉元年(公元132年)发明了候风地动仪─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。
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,引起全国的重视。
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七百多年。
祖冲之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资料?
不是祖冲之,是张衡。
1、张衡是古代科学家因他所处的年代关系,频繁,他就发明动仪,来预测地震,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,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,四围刻铸着八条龙,龙头向八个方向伸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。
2、龙头下面,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,对准龙嘴张着嘴。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,朝着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,把铜球吐出。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,发出响亮的声音,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。其方向分别指向东南、南东、南西、西南、西北、北西、北东、东北八个方位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uoduobaike.comhttps://lvyou.duoduobaike.com/3803f41163f5cddd8916f.html